【簡介:】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航空馮如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本文目錄一覽:
1、飛機用于軍事的第一個人是誰?
2、中國的航空先驅(qū)是誰?
3、“航空之父”是誰?
飛機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航空馮如獎》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本文目錄一覽:
飛機用于軍事的第一個人是誰?
將飛機用于軍事第一人是馮如。
馮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原名馮九如,字鼎三,廣東恩平人,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制造師和飛行家,被譽為“中國航空之父”。
相關(guān)信息:
他在研制出一些機械的基礎(chǔ)上投入了飛機制造,第二次制造飛機并試飛獲得成功,獲得美國國際航空學會頒發(fā)的甲等飛行員證書,大長中國人的志氣。
馮如的一生,是為中華崛起而奮斗的一生,他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航空事業(yè)。他創(chuàng)造了“六個第一”,提出了航空戰(zhàn)略理論,對中華民族航空事業(yè)和人民空軍發(fā)展帶來了深遠影響。
2019年9月20日,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紀念中國航空事業(yè)110周年“馮如1號”復原模型捐贈儀式,將首個“馮如1號”1:4復原模型捐贈給中國科技館。
中國的航空先驅(qū)是誰?
馮如是中國航空先驅(qū),是飛行大家,稱之為“中國的萊特”也不過譽。
1895年,時年12歲的馮如,就告別了祖國和親人,遠行美國。臨行前,他對父母說:“大丈夫以四海為家,株守鄉(xiāng)隅,非所愿也。兒行矣,勿以我為念!”他在舊金山做工,日作夜讀,十分勤奮。他目睹機器制造業(yè)的發(fā)達,曾對人說,國家要富強,必須工業(yè)發(fā)達,而工業(yè)之中尤以機器制造業(yè)最為重要。今日中國要由弱變強,非學習機器制造技術(shù)不可。于是,他更加刻苦鉆研技術(shù)。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帝國主義列強群起角逐,爭奪在華權(quán)益,妄圖瓜分中國。馮如憂心如焚,決心去紐約學習機器制造。他歷時7年,先后在船廠、電廠和機械制造廠做工,半工半讀,鉆研機械制造技能。在此期間,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設計制造的載人飛機飛行成功;1905年日俄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東北被日、俄分割、踐踏。這兩樁事給馮如極大震撼。他說:“是豈足以救國者!吾聞軍用利器莫(無過)飛機若。誓必身為之倡(飛機發(fā)展),或一絕藝,以歸饗(報效)祖國。茍(如果)無成,無寧死!”還說:“日俄戰(zhàn)爭大不利于中國,當此競爭時代,飛機為軍事上萬不可缺之物……倘得千數(shù)百只分守中國港口,內(nèi)地可保無虞,微特足以固吾圉,且足以攝強鄰矣!”從此,他就矢志獻身航空事業(yè)。1906年,他重返舊金山,帶領(lǐng)徒弟制造機器。同時開始積累資料,鉆研飛機設計、制造和飛行,以圖救中華于水火之中。經(jīng)過前后10年的努力,馮如熟練掌握了30種機器的原理和制造技術(shù),還創(chuàng)制了抽水機、打樁機和一種無線電發(fā)報機,被當?shù)貓蠹埛Q為“很有名氣的機械師和發(fā)明家”。但他謝絕富商聘請主持電力工業(yè)計劃,于1908年5月,在奧克蘭市設廠制造飛機。廣大愛國華僑聽說飛機可以救國,紛起“壯其言,助之資”。在華僑贊助下,馮如打算在舊金山屋侖埠租廠設計制造飛機,載人飛行成功后,再遷回祖國,開創(chuàng)中國的航空事業(yè)??茖W發(fā)明的道路總是坎坷的。馮如一次次設計試驗,卻屢遭失敗。1909年2月,新制成的一架飛機升空飛行,忽又墜毀。這時,籌集的資金已所剩無幾,他的雙親又思子心切,頻頻寫信催兒子回國。但馮如志如磐石,毅然表示:“飛機不成,誓不回國!”又經(jīng)過十幾次修改設計和試驗,終于在1909年9月21日,馮如駕駛自己設計制造的飛機,翱翔在美國奧克蘭市上空。這一偉大壯舉,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揭開了航空史的嶄新一頁。9月23日,加利福尼亞《美國人民報》即以“中國人的航空技術(shù)超過西方”為題,作了報道,在歐美引起了轟動。飛行這一天,孫中山先生也趕到現(xiàn)場觀看,對馮如的艱苦奮斗和成功,深表贊許:“吾國大有人矣!”馮如和他的助手設計制造的這一架飛機:鴨式操縱布局,上翼為弓形結(jié)構(gòu),下翼為平凸形,采用前置式的升降裝置,動力裝置安裝在下翼中央,為推進式,特別是還有帶4個機輪的起落架。這在當時,是相當完備的飛機,被稱之為“馮如”1號。而1909年9月,距離萊特兄弟第一架飛機問世的1903年,僅6年多時間。
再接再厲,馮如和他的助手又經(jīng)過6次失敗。戰(zhàn)勝廠房失火、資金匱乏等重重困難,終于在1911年1月又制成一架新型飛機。這架飛機參考“寇蒂斯”型飛機設計,翼展10.93米,機高2.44米,總質(zhì)量376千克,裝置“寇蒂斯”Vee8型水冷發(fā)動機,被稱之為“馮如”2號。1911年1月18日,馮如親自駕駛新型飛機起飛,空中飛行,降落,都大獲成功。之后,作過多次飛行,最高飛行速度達到104千米每小時,飛行高度達210余米,航程32千米,把當時號稱飛行冠軍的記錄遠遠拋在了后頭。馮如被贊譽為“東方的萊特”,“君之名譽已騰于世界矣”。國際飛行學會發(fā)給馮如優(yōu)等證書,美國人更不惜重金聘請馮如任飛行技術(shù)教練,但遭到他斷然拒絕。他說:“我不能忘記祖國,我的心愿是把自己的菲薄才智,全部獻給祖國。”這時,正值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張元濟在美國游歷。他把馮如舉薦給兩廣總督張鳴歧。
1911年3月22日,馮如懷著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帶著助手和制作的兩架飛機,回到了大革命中心廣州。4月27日,廣州爆發(fā)了黃花崗武裝起義。10月10日,爆發(fā)了驚天動地的武昌起義。在大革命風暴中,馮如投身于廣州革命軍,被任命為陸軍飛機長,成為中國第一個飛機長,肩負組編飛行隊參加北伐,并立即著手在廣州燕塘建立廣東飛行器公司。由于清廷接受退位條件,南北議和,計劃未得付諸實施。
1912年8月25日,馮如為了倡導創(chuàng)辦航空事業(yè),呈請陸軍司批準,在廣州附近燕塘操場,進行飛行表演。飛行中,他對飛機操縱自如,觀者如堵,掌聲不絕。馮如為了飛得更高一些,用力過猛,使飛機失控墜落。馮如身受重傷。紅十字會醫(yī)生急馳救治,因缺醫(yī)少藥,又恰逢星期日。陸軍醫(yī)生外出,終因救治不及而隕命。彌留之際,馮如仍心系祖國航空事業(yè),諄諄絮語:“吾死后,爾等(你們)勿因是失其進取之心。”要明白,從事航空飛行事業(yè),必然會有此類犧牲。馮如飛行不幸失事,成為我國第一位為飛行事業(yè)的殉難者。死后,他的遺體下葬于廣州黃花崗,與七十二英烈相伴。
犧牲時,馮如年僅29歲,但他作為我國近代航空先驅(qū)者的英名和業(yè)績,長存于天地之間。他忠于祖國的不渝志向,堪為典范。馮如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1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又重新修建了馮如墓塔,再次表達了中國人民對這位航空先驅(qū)者的永遠尊崇。
“航空之父”是誰?
1853年3月21日,英國航空科學家喬治?凱利研制的滑翔機首次載人自由飛行。
凱利1773年12月27日出生于英國的斯卡?波諾撤,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有關(guān)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凱利主要得益于一位家庭教師——當時著名的數(shù)學家喬治?瓦克。在凱利10歲時,法國人羅齊爾作了歷史上第一次載人氣球的飛行,這使得年幼的凱利對航空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1792年,他使用一種名叫“中國飛陀螺”的玩具直升機作了一連串試驗,于1804年寫出了第一篇有關(guān)飛行原理的論文。在論文中凱利提出,現(xiàn)代飛機應采取固定翼+推進器的模式,而不是模仿鳥類的震動翼。他詳盡地描述了現(xiàn)代飛機的輪廓,并指出,適當?shù)陌捕ㄐ允窃谥圃煲砻鏁r取得一些角度而產(chǎn)生的,這就是現(xiàn)代飛機的上反角。他還指出了機尾必須有垂直和水平的舵面,飛行器必須為流線型。他還研究過速度與升力的關(guān)系、翼負荷、如何減輕飛行器重量的問題。1799年凱利把自己的現(xiàn)代飛機設計方案刻在了一個銀盤上(現(xiàn)藏于倫敦科學博物館),一面刻著有關(guān)機翼上各種作用力的說明,另一面刻著飛機草圖。因此,凱利被公認為飛機的創(chuàng)始人,并被譽為“航空之父”。他為重于空氣的航空器創(chuàng)立了科學的飛行原理(之前,航空是“一門在公眾眼中接近于荒謬可笑的科學”)。凱利23歲的時候,制造了一個直升機模型;之后,通過研究鳥翼推動力,他添加了旋轉(zhuǎn)臂,制成了一架滑翔機模型。經(jīng)過長期的試驗和改造,終于在1853年的3月21日凱利帶著他的馬夫乘著航空史上第一架重于空氣的載人航天器飛行了幾百米,成功地完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載人滑翔機的自由飛行。
關(guān)于《航空馮如獎》的介紹到此就結(jié)束了。